6月21日是廣西玉林民間的“狗肉荔枝節”,儘管遭遇各方愛狗人士抗議,但前往市場選購狗肉的市民人數不亞於往年。21日晚,玉林市江濱新民路附近的狗肉館,幾名愛狗人士與當地食客發生衝突,導致一名食客嘴巴處流血。事件引發附近民眾聚集,而衝突雙方亦被警方迅速帶離。(6月22日《北京晨報》)
  在此之前,“玉林狗販虐狗逼愛狗人士高價買狗”的新聞早已引爆網絡輿論,儘管這兩起事件備受爭議,細看起來卻顯得有些面目模糊。關於狗販虐狗被人懷疑“自編自演的,有意黑玉林的一場作秀”,而在21日當天衝突的起因更是語焉不詳,無從分辨是非。一場源於文明的爭議,能夠接連演繹出這樣的場景,孰是孰非或許也已經不再重要,只能說爭辯雙方的自製力都讓人非常失望。
  作為一個公共話題,愛狗吃狗之爭的討論,也沒能逃出一直以來的公共討論的痼疾,變成了非此即彼的標簽化論戰,你來我往好不熱鬧。其中不乏機智的語言交鋒,但這些交鋒完全沒有被引用的價值,僅靠“抖機靈”只會深化論辯雙方的隔閡,對於促進共識的產生毫無益處。
  也許在參與到爭論中的人看來,這根本就是一場無法產生共識的爭論。我們不否認這世界上確實存在一些無法產生共識的爭論,但愛狗吃狗之爭卻不該屬於此列。愛狗人士對於動物福利的追求本身就是基於一種對文明的反思,而堅持吃狗權利的一方也在拿法治文明說事,而且這一爭論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個公共話題。一個雙方都基於文明進行的公共討論,雙方卻將文明拋之腦後。
  這個爭論惟一價值或許在於提醒我們,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,而對這種價值多元帶來的衝突,我們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。關於在價值多元時代正義將以怎樣的方式得以實現,羅爾斯在《政治自由主義》中提出了“重疊共識”這個重要的概念,他認為即便是那些有著不同價值觀的人們,仍能夠對於正義取得“重疊共識”,進而實現公共的善。而實現“重疊共識”的一個重要途徑便是“公共理性”,愛狗吃狗之爭的失敗之處恰是爭論雙方“公共理性”的缺乏。
  必要的公共理性包括,雙方都該認識到任何人沒有權力限制他人的行動和自由,吃狗者不能妨礙愛狗者的言論自由,愛狗者也不能妨礙吃狗者的行動自由。在公共行動中,還應該遵守基本的公序良俗和法治準則,至少應該能以一個文明人和體面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。
  在這些基本的公共理性之下,這一爭議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公共善的形成。比如,讓更多人認識到動物福利的意義,讓更多人開始尊重愛狗者的感情,讓狗肉的食用擁有更多的規範,讓政府在社會事務中的角色得到矯正。如若公共理性不彰,公共話題爭論難免會變成不堪的“一地狗毛”。  (原標題:狗肉之爭中缺失的公共理性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51pens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